北京三十五中朱建民校长应邀来学院作报告

文章来源:管理员发布日期:2018-05-22浏览次数:514

        2018年5月19日,北京三十五中朱建民校长应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中心邀请,在新校区毅然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好的教育要向前眺望30年”的专题报告。部分教师、本科生、研究生共计600余人聆听了报告。学院党委书记常正霞主持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朱校长指出,好的教育应该教会学生两件事:一是教会学生“向上”,做一个积极勇敢的人;二是教会学生“向善”,做一个好人。好的学校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让学生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解决好人生发展方向问题;二是让学生知道,我为什么学习和为谁学习?解决好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问题。好的学校是师生共同享受教育生活、提升生命价值的地方,应该具备四个重要特征:“人本、科学、民主、开放”。国家进入了新时代,教育步入了新周期,科技孕育了新形态。所以我们的教育路径应当把握好两个关键点,才能切合于当今的社会:

        第一,“新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把人的发展,真正置于学校教育的最高追求。从本质上说,就是让我们当今的学校“去应试化”,真正回归学校教育的本质,使整个学校教育,从“应试本位”,走向“人的发展本位”,完成和实现学校教育价值观的重建。

        第二,让我们天生不一样的每一个孩子,在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让其余的时间怎样过得更有意义?这才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我们要想办法改变孩子时间和空间使用的性质和结构,通过调整结构,来优化孩子的教育生活,让他们的生命状态更活跃,学习更有兴趣,身心更加健康。

        他还指出,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应该是现代的。要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跨越学科边界转变;从灌输与塑造式的教与学向探求与建构式教与学转变。同时学生的校内学习要与校外学习深度融合,学校的围墙正在坍塌,课堂的边界正在模糊,校内学习结合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建立联系,课堂学习结合网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他认为好的课堂应该具有的三个主要特征:点燃—唤起和激发学生兴趣;碰撞—引导和教会学生深度学习,强调思维碰撞;留白—注重课堂生成与理性沉淀;好的老师,应该从传统的答疑解惑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陪伴者和评价者。

     

 

 

 

 

朱建民校长简历:朱建明,中学高级教师,自2000年至今历任北京市西城区四所中学的校长。现任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学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协“英才计划”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中心特聘专家、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特聘专家、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北京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中学分会会长。

       朱建民校长是国家级课题“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实践研究”负责人,带领三十五中进入国家级课改项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试点校行列,并加入省部级课题“现代学校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