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数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建设年度报告

文章来源:数学与统计学院发布日期:2022-04-26浏览次数:2819



一、学位点总体概况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

1.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西北师范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数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学学科是甘肃省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017年入选甘肃省优势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为B级。每年在读硕士、博士近400人。

2. 研究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2021年学院录取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102名、其中本科推免生3名。2021年在读博士研究生49名、硕士研究生488名、留学生7名。2021年毕业博士研究生15名(其中留学生3名)、硕士研究生88名。2021年授予理学博士学位16人(留学生3人)、理学硕士学位88人。2021年博士研究生就业率91.67%,硕士研究生就业率93.64%。硕士就业率较2020年提升8.53个百分点。

3. 研究生导师状况

数学学科拥有一支研究方向稳定、年龄结构合理构的导师队伍。截止2021年底,学院共有研究生导师45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6人,导师队伍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队伍稳定。导师队伍中共有教授24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44人,占博导与硕导总人数的97.8%有国外访学经历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 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人,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人,甘肃省教学名师 2 人。

专任教师队伍结构

专业技术职务

合计

35

以下

36

45

46

55

56

60

61

及以上

博士学位人数

具有境外经历人数

博导

人数

硕导

人数

正高级

24

0

8

5

11

0

22

11

15

24

副高级

29

8

9

7

5

0

23

0

1

21

其他

17

9

6

2

0

0

12

2

0

6

总计

70

17

23

14

16

0

57

13

16

45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筑牢师生思想根基,通过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改进研究生教风学风,健全院、系、所、研究生导师协同育人体系,完善管理服务联动机制,系统考虑,分类培养,多元评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格局,开创了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1.坚持组织建设与教育管理“双融合”,强基固本增实力。

2021年有47名研究生提交入党申请书,发展研究生党员41名。截止2021年底,学院有研究生党员182人,占研究生总人数37.29%,研究生党员占比高。学院党委按照有利于党支部工作开展、有利于加强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密切师生联系、有利于促进党建与研究生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依托专业方向和科研团队,优化研究生党支部设置,将研究生党支部建立在科研团队和学科团队中。同时,为不断强化导师在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不断明晰导师在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突出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职责,选聘党员导师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选拔优秀研究生党员担任副书记和支部委员。此外,为加强学院党委对党支部工作的分类指导,密切党委委员与党支部之间的工作联系,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学院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工作制度。

目前,学院已完成了以专业方向和学科团队为基础的支部设置模式。学院正处级组织员马成龙老师讲到:“该党支部设置模式符合研究生发展实际,充分发挥了导师育人作用,促进了党建工作、培养工作和育人工作的有机联动。同时,各党支部成员在时间、空间、学习目标高度统一的基础上,有利于实现支部特色工作的开展和有序传承。”

  1. 坚持理论学习与教学科研“双促进”,凝心聚力促发展。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各研究生党支部以“党建促科学研究、党建促人才培养”为思路,以“三会一课”为抓手,采用视频交流、座谈研讨等形式创造性开展组织生活,教育和引导研究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不忘科学初心、牢记强国使命。同时,各研究生党支部以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为导向,联合本科生党支部开展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在锤炼党性做表率、立足科研做贡献的引领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党员成为高尚科学精神的传承者、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和优秀学术成果的创造者。

数学学科2个教工党支部完全实现了“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全覆盖,以带头人为引领,以基层党建活动为抓手,梳理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探索教学方法,建成一批优秀课程,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形成一批优秀案例,加快构建数学思政教材体系。

3.坚持构建育人目标体系,全面布局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

与双一流建设相结合、与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相结合、与金课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全面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形成育人圈层效应;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细致布局新型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方法体系、质量提升体系、教师队伍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根据《西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学校“大思政格局”部署,学院按照课程性质分类实施思政教育,专业课程着力加强数学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教育,公共基础课则以学科历史认知和艰苦奋斗精神激励为主,专业实践教育中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与祖国所需有机结合起来。承办部属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讨会,引导教师积极投入课程思政教育研究,倡导“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

4.坚持抓好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建设构建多位一体育人平台。

数学学科属于基础理论学科,有广泛用武之地,在课堂教育中充分体现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体现科学家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用好网络主战场:办好学院网站,利用新媒体讲党史、说理论,以“讲好中国故事”激励学生。借力讲座提效果:定期邀请思政专家开展思想教育讲座,在甘肃工委纪念馆、八路军办事处等场馆进行现场教学,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夯实学生理论基础。

数学学科与多所企业、中小学、培训机构联合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结合学生研究方向和实践单位需求,学院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建立了校外导师全程指导、校内导师密切配合的实践工作制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自然灾害、抗击疫情等重大事件中主动作为,在贡献力量的基础上培养爱国热情。

5.坚持全员全程育人,建立“立体式”思政工作队伍。

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学院优化强化辅导员队伍,积极选派组工干部和辅导员参加各类培训和专业认证,实现思政队伍专业化。实行导师主体责任制,充实加强教辅队伍,紧密结合学科特色,以培养优秀“师大数学人”为担当,形成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育人体系。

6.研究生培养基础条件持续改善。

改造建设了两间教师工作室,解决了青年教师开展研究生指导工作没有相对独立办公空间的现状。

改造建设了学院学生心理访谈室,为进一步做好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条件保障。

购置了Talor & Francis Online理工电子期刊、MathscinetSpringer数据库;征订了《数学学报》《数学年刊》《计算数学》等45种中文期刊,《Annals of Math.》《Communications in Algebra》《Pacific Journal of Mathematics》等13种重要数学外文期刊。有效化解了教学、科研不断提升与文献信息资源不完备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院竞争力。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数学学科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在研究生管理与培养工作上形成了长效机制。

()重视课程建设,严格落实学院领导督查教学质量制度。

近年来,研究生课程建设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日益受到培养单位的高度重视。201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为规范和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提升研究生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了根本指导。

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抓好课堂教学、突出专业特色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学院在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中的作用,特制定《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学质量督查制度暂行规定》。学院始终高度重视研究生课程建设,把课程建设作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性环节抓牢、抓好。

学院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为核心,以公共基础课程、学科核心课程和专业学位核心课程为重点,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岗位制实施,大力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着力提升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整体水平。

学院统筹课程建设、课程教学、教学改革等职责要求,坚持按需设岗、择优聘用原则,大力提升高水平教师参与教学积极性。突出培养过程管理、教育教学研究、学术创新与实践突破,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分奖项细化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化教学导向。

强化问题牵引的课程学习导向。实施博士研究生开题制度,要求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及早确定论文选题方向,探索以课题研究需要为主导,统筹研究生培养目标、知识背景和个人兴趣,有针对性开展课程学习的制度机制,将课程学习计划制定列为论文开题的必要条件,将学习计划执行情况纳入培养环节监控,强化课程学习实效。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结合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要求,组织各学科方向特点,瞄准国际一流开展课程体系对比分析,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大力推进课程体系优化。学术型按一级学科统筹设置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充分体现学科内涵和学科前沿,突出专业特色。

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结合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工作,围绕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创新等主题,大力支持一线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跟踪国内外研究生教学发展规律。

()严格导师选拔,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2021年根据学校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学院推荐遴选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9

(受疫情影响,正式受聘时间推迟至了20223月)。并于20211124-1223日对2020年新晋博士研究生导师张国宝、狄振兴做了为期一个月的导师培训工作,主要包括10场次共20时小时的专题培训。

学院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依托“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西北师范大学),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着力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1.建章立制,夯实师德建设制度基础。

成立了数学与统计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完善了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系所和支部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工作机制。制定了数学与统计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施细则》《师德师风责任追究和问题处理报告制度》《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培训制度》等制度文件,为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培训、宣传教育、奖惩激励和考核监督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新载体,提高教育培训学习成效。

每学期扎实开展“开学第一讲教师教育活动”,全院教职工重温人民教师誓词,新入职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建立教师师德个人档案,围绕“知法遵法、明纪守规”“师德师风大家谈”,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开展集中学习和交流研讨。系统谋划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召开新入职教师座谈会、组织教职工参加全省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专题网络培训。定期开展师德失范行为案例警示教育活动,教育教师以案为鉴、坚守底线。

3.加强宣传,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学院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网页、微信、QQ等渠道积极宣传学校和学院各类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教师节前夕评选推荐校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慰问从教30年教师和离退休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逯光辉同志参加学校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并获得优秀参与奖;年底表彰一年中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通过宣传先进、表彰先进,典型示范,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4.统筹推进,强化师德师风激励引导。

为引导教职工自觉提高师德师风素养,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加大宣传和表彰先进的同时,将师德师风建设列入学院年度工作计划,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选先、晋升职务职称的一项重要指标,强调师德师风表现优异者优先选用,极大提升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激励和引导力度。

5.师生参与,严格师德师风考核监督。

建立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师德监督检查机制,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合力。同时,畅通师德师风问题投诉举报渠道,设立学院师德师风问题师生投诉箱,接受广大师生监督,严格师德失范行为惩处问责,实行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院育人环境打下坚实的保障。

6.严格导师遴选过程,建立动态考核与淘汰机制,完善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加强学位点基础建设,构建科学合理、实施有效和特色鲜明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立开放性、竞争性课程设置申请机制,实现研究生跨学科选课。

()注重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学术训练

学院研究生规模比较大,培养环节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学院历来重视研究生学术训练,重点结合教育部最新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导师们对研究生的学术训练,通过专题研讨、论文选讲、前沿报告等形式,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包括宽广的学科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什么是宽广,如何做到宽广,是很关键的问题。这就要求导师们勤于学习,掌握最新学术动态。

重视研究技能的培养。包括思考清晰的能力(有效地口头表达和写作交流能力),文献阅读、评价和综合能力,以及对科研成果水平高低的正确评价能力。

重视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对研究生的培养,特别重视问题导向。增强学生选择重要科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院建立健全研究生考核与评价机制,充分凸显阶段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的作用,严格落实研究生开题制度和中期考核制度,加强研究生毕业论文预审制度,强化“学术规范第一”意识,严把学术道德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院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了《数统学院研究生考核与评价工作条例》。

()注重学术交流,开阔学生视野

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学院院交流讲学。2021年共举办学术报87,其中包括中科院严加安院士系列课程《测度论基础》6场、面向全校学生科普报告1场;中科院周向宇院士报告1场;国家杰青张新雨研究员学术前沿讲座5场;田茂再教授数理统计类讲座20场等,学院师生共计3000多人次参加了报告会。同时,学院加强自身“造血功能”,2021年青年教师赵孟在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入站工作学习。此外,数学学科还成功举办了“2021年生物数学与反应扩散方程研讨会”,一大批省内外专家,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研究生奖助情况

2021年有8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其中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6名;有30名研究生获得西北师范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其中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24名;57名研究生获得西北师范大学学业二等奖学金,其中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49名;博士研究生薛雪敏获得李政道奖学金;有1名研究生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模范学生干部;有2名研究生获得西北师范大学劳动实践奖。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

2021年,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显著提高。魏丽萍、叶芙梅、王亦乐、包文斌、杨丽娟、黄婷、何玉雯、雷策宇等八名研究生获得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荣誉称号。魏梅、马鹏举、何兴玥、何随心等4名博士研究生和贾瑞洁、李全军、杨伟、寇亚欣、贾永维、杨瑞、张晓慧、曹磊金等8名硕士研究生获批2021年度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段对花,乔兴斌,何玉雯,黄婷,鲁雅莉,葛阳祖等6名硕士研究生和申婧雯、罗旭东2名博士研究生获批甘肃省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胡晓丽同学的博士毕业论文获得甘肃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郭周霞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获得甘肃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硕士生黄婷、王亦乐、包文斌、雷策宇、杨丽娟、何玉雯等同学学习成绩优异,所得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及其他荣誉称号。博士生魏丽萍、叶芙梅等同学在各自领域取得研究进展,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及其他荣誉称号。2021年研究生发表SCI论文30余篇,核心论文106余篇,多人获国家奖学金及各类奖励。

冯德成副教授的《测度论基础》获批西北师范大学2021年度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项目。冯斌华教授题为《偏微分方程方向的研究生快速进入科研状态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课程改革项目顺利结题。

2021年,学院通过引进以及从其他院校调入等方式,先后有6位优秀年轻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学院的教师队伍得到加强,年龄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通过导师以身作则,耳濡目染,努力弘扬爱国主义伟大精神,爱国、诚信等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创新。以实际行动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学院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全力承担高层次留学生培养任务,2021年有3名留学生毕业,授予理学博士学位,有7名留学生在读。学院历年来还积极承担“中国政府援非人才培养项目”,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积极连接亚欧非的“朋友圈”,2013年至今共招收来自苏丹、伊拉克、巴基斯坦、韩国等国的研究生31余名。

学院历来重视研究生的对外学术交流,目前主要以导师组织派出的形势展开,主要以参加学术会议和短期交流为主。从学位点建设的长远来看,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在读博士生和硕士对外学术交流规模需要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国际合作交流方面。

五、社会服务贡献情况

数学作为甘肃仅有的两个博士授权点,毕业生大多到高校及科研院所就业,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西北地区培养了大量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校优秀教师和管理工作者,一批批扎根家乡土地的高等教育工作者,默默奉献于西部教育的发展。为西部地区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方面,学院积极作为,通过课程思政等方式,在课堂教学以及科学问题讨论中,努力弘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2021年,有一批本科或者硕士毕业于本院的毕业生,在其他学校深造后,回到省内高校或者中学工作,为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六、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学位点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2021年有3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被抽检,抽检结果一篇为优秀论文,两篇为良好论文。博士论文抽检全部合格。

七、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举措

2021年学位点建设成效显著,为了在“十四五”期间,促进学位点建设再上新台阶,提出以下问题建议。

1.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目前,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问题的原创性、标志性成果少,在国家、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介入度和贡献率需进一步提升。数学研究,特别是应用数学研究,尽量将理论、应用研究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积极申报、参与国家及区域相关应用型项目,提升参与度,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2. 进一步拓展研究生学术交流渠道。研究生与国内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较为缺乏,联合开展科研及研究生培养较少。目前主要是导师带自己的研究生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交流形式单一。在学位点建设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大学生国内交流的规模,选派更多的优秀学生前往国内学术机构和大学做访问交流。

3. 研究生学术水平评价多元化。研究生的奖学金评定,是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导向。目前主要采用依据已有科研成果,将成果量化然后排序的评价办法。为了更好地做到“破五唯”,今后可以尝试建立多元化评价体制,把学术水平高、有很好培养前途的研究生选出来。

4.增加硕士研究生相对固定的自习场地。全院330多位在读研究生,只有1间学生自习室,可容纳30多人。大部分学生在宿舍或者图书馆学习,对于有的研究方向,需要学生集中在一起讨论交流。今后需要进一步根据学科与研究方向特点,增加硕士学习研究的固定场所。